- 本站部份图文由网上收集,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本站将立即删除!--小学教学设计网
——任何舞蹈都是有节奏的,没有节奏便没有舞蹈。
在一次五年级课程教学过程中,给出了舞蹈主题及舞蹈音乐,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进行编排和创作。从学生作品反馈的情况来看,舞蹈内容、主题与形式的把握,5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存在2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1.有动作、无舞蹈。学生的动作更多的是以哑剧的形式呈现出来,但用肢体所表达出来的内容不一定全都是舞蹈。
2. 有伴奏、无节奏。读懂了音乐节奏,不知该如何用肢体动作来对应音乐的节奏,舞蹈没有同音乐进行很好的融合。
针对第二个问题,设计了本次舞蹈课程的内容——舞蹈的节奏(速度、能量、力度)。以下内容节选了课程过程中比较典型的两个环节。
舞蹈活动1:
利用平踏步来练习:让学生跟着我的节奏,左右脚进行交替的平踏步练习。接下来第一个尝试为改变踏步速度的练习。在不改变动作的运动路线以及动作幅度的情况之下,改变动作的速度(加快和减慢)。运用5种最常见的速度:很慢——慢——中等——快——很快。第二种:回归到最初的平踏步练习上来,这一次,在匀速的动作中,增大和缩小踏步的幅度。最后一种变化则是在保持匀速及相同幅度的前提之前,增加和减弱踏步的力度。在三次练习中,都是以平踏步作为基础,分别改变平踏步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大小以及力度的强弱。
经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过后,学生已经明显的感觉到,随着舞蹈节奏的不同变化而带来的不同情绪与情感。每一位学生从不同的动作变化中都得到了不同的感受,例如:轻快的平踏步可以表现喜悦的情绪或温顺的性格、大幅度的平踏步则表现出舒缓放松的情绪、沉重的顿足平会感受到愤怒的情绪或暴躁的性格。
舞蹈活动2:
在舞蹈的节奏练习的单一练习过后,我分别选取的三首不同类型的音乐,分别为:欢快地、悲伤地、优美地。并让学生自己编创1~2个动作,再根据音乐的不同情感基调来改变舞蹈动作的“节奏”。
经过了舞蹈活动1的练习之后,在舞蹈活动2中,学生们对于舞蹈节奏与音乐节奏的配合上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此过程中,我也在不段的试图引导学生不仅通过改变肢体动作的节奏中来表达情绪与情感变化,同时也可以适当加入面部表情的配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们基本掌握了舞蹈节奏的三种变化方法,但还需要在日后的课程当中进行更多的练习。
最新文章 | 精彩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