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部份图文由网上收集,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侵犯您的权益,请即时通知,本站将立即删除!--小学教学设计网
一、教材分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百折不挠”。以古今中外鲜活的名人事例,启迪学生明白只有具有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实现美好理想。《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本组的第2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课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典型事例和先记叙后议论的写作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运用数据和大量的四字词语来表现人物对信念的执著。既是对上一课《天火之谜》中富兰克林勇敢探索、敢于试验的承接,又是对下一课《诺贝尔》中描述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无私奉献,不屈不挠的铺垫。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高年段阅读教学目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外,重点目标是通过阅读感悟,体会数字的表情达意作用和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效果。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自读自悟的阅读能力,但对于数字表情达意的作用和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效果还是比较陌生的。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默读、朗读、交流讨论和教师的难点点拨,通过对文中人物故事及其精神的感悟,学习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厄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数字表情达意的作用及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效果。
3.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学重点:
1.体会数字表情达意的作用,及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效果。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字表情达意的作用,及先记叙后议论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励志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厄运?(厄运就是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3. “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是怎样的信念无法被厄运打垮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检查读书情况
1. 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谁?做了什么事?
2. 检查生字词
①读生字词。
出示:浙江 谈迁 博览群书
挣脱 厄运 奋笔疾书
巨著 诞生 名垂青史
②指导书写“诞”字。
3.了解谈迁心中的信念。(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三)体会数字表达的效果,了解厄运的含义。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国榷》的句子。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①理解“编年史”。
②这句话有意思,让人一眼就能发现它的特别之处。(数字多)
③如果这些数字会说话,它告诉了你什么?(学生交流)
(20年——大好时光都耗尽了。6次——这该得花费多少精力。50多岁——青春不再。400多万字——用课本里的词来说,这就叫做“鸿篇巨制”。)
④对比句子,感受数字表情达意的作用。
A.“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B.“经过奋斗,经过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
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了解厄运的含义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了解谈迁遇到了什么厄运。(书稿被盗)
②理解为什么书稿被盗称为厄运。
出示句子: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通过汇报交流,充分感悟厄运对谈迁造成的巨大打击。
- 上一篇文章:苏教版《沙漠中的绿洲》优秀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2014年教师个人研训计划